2024年4月22日上午,江苏师范大学朱晓农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东部官话群:演化类型学如何为方言划界》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完权研究员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朱晓农教授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语音学博士。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澳洲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校工作。现为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研究领域涉及语言演化、语言与逻辑、语音实验、方法论等。
本次学术报告研究对象是东部官话群,指大官话区中东/北部的四个小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
朱晓农教授首先剖析了既往各种划界标准的缺陷,提出应使用一种新开发的系统性标准,即演化类型学标准来重新划界。演化类型学综合了类型学和演化学的方法,划界标准主要根据两项:1)音类-音型的对应模式(共时类型),2)演化链环上的位置(系统演化);运用到声调学中,就是调类与拱形的系统对应关系、五条声调演化律。
朱晓农教授继而提出“普适调型库”和“声调演化钟”两项工具性理论框架。普适调型库又名调型周期表,包含19种基元调型,其中常用的仅十一、二种,加上有特殊发声态的,以及央短调38种,共57种。相比之下,过去用五度记音有一两百种,普适调型库简洁的理论优势显而易见。调型演化钟是19种基元调型在五条演化律上形成的闭环,包括顺环、逆环、高平降链、中平辐射、凹调网等形式。朱晓农教授提出,类型学的首要功能是个体辨认,是各层级单位的同一性鉴别,这是走向科学研究第一步。
本项研究根据这两个理论工具,给东部四个官话区约130个方言点的声调定位,然后从调型特征、拱形组合、舒入声等几个角度确定他们的声调类型。进而以声调类型与声调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调型在演化钟上的走向、调类合并的方向等来定义一个“东部大官话群”,并以声调“类拱对应”作为标准为东官群内部重新划界。研究提出东官群内部区界三界两带新观点,其中尤其根据“外标论”,即连续统切分要有外来标准,而提出的过渡带是个新概念,免却了非此即彼硬切一刀的任意性。
朱晓农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素养,为与会者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本场学术报告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