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邓思颖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了题为《疑问尾句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完权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部分在京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邓思颖,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并兼任该校联合书院副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先后获文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其后在加州大学尔湾校区获哲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主要是汉语句法学、汉语方言的理论分析、比较语法学。
邓思颖教授指出,虽然疑问尾句(tag question)是一个跨语言的普遍现象,但无论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对这一现象的句法分析都不多,只有Hsin(2016)对汉语、英语的相关现象做了研究。Hsin(2016)提出单句分析,由疑问尾句担当中心语,而主句位于指定语,两者组成“尾句短语”。在对语言事实深入挖掘的基础上,邓思颖教授指出单句分析需要面临的挑战,分别为疑问尾句与主句的关系、形容词的补足语问题、约束条件B的违反、句末助词的分布问题、句末助词的辖域问题、嵌套问题、汉英差异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合结构说,主张尾句和主句分别位于内并连语和外并连语的位置,两者通过无声连词连接。基于联合结构说,邓思颖教授进一步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三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分别为尾句叠用现象、内并连语的特殊地位以及“超根句”假说的可行性。邓思颖教授指出存在两类联合结构,分别为结构化联合结构和无限非结构化联合结构,前者适用于单尾句出现的情况,后者适用于多尾句出现的情况。在汉英对比的基础上,邓思颖教授进一步提出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联合结构更“发达”,且汉语的内并连语更“丰富”,这一假设可以解释汉语的“话题链”结构以及主语省略等现象。综上,疑问尾句的联合结构说为窥探句子最边缘位置的奥秘提供了一个新窗口,对句法接口研究有重要启示。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相关单位参与。方迪副研究员、彭馨葭助理研究员、张小倩助理研究员、完权研究员等与邓思颖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场学术报告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愉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