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举办“叔湘讲堂”第2讲。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阿兰·贝罗贝(Alain Peyraube)研究员应邀作了题为《临夏话中的等比结构:语言接触及句法变异》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王锋研究员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语言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语言学系的部分师生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阿兰·贝罗贝(Alain Peyraube)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终身荣誉特级研究员、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教授,欧洲研究理事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著名语言学家。研究领域是中国和东亚语言学,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近年来对西北甘青地区汉语方言的语言接触问题多有关注。
贝罗贝先生的报告根据结构和标记形式的不同,认为甘肃临夏话的等比结构可以分为三类:1)“啦”结构:“尕王尕马啦一样高”(小王跟小马一样高)。2)“有”结构:“这个花牡丹的个俊有尼”(这个花像牡丹一样好看)。3)“像的”结构:娃介的阿大像的一样高(孩子和他的父亲一样高)。
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临夏话等比结构的结构形式与OV语序相和谐,受到了该地区OV语序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具体来说,临夏话的等比结构与该区域内的安多藏语,蒙古语族的保安语、土族语、东乡语呈现出形态特征的相似性。安多藏语有两类等比结构:1)连接结构:使用ra和连接比较基准和比较对象,即“X ra Y
” (“X和Y两个”),同时使用数词“一”作为程度标记。2)相似结构:在比较对象和比较基准后使用
(“一样”)。在蒙古语族语言中,一方面使用metü (“像”)和adali(“一样”)等词表示等同或相似,一方面也和临夏方言一样使用伴随格标记。
Haspelmath(2017)以结构成分为依据,归纳了世界语言中的六类等比结构。Chappell(2022)从认知图式视角根据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及东南亚语言归纳了四类等比结构。从类型学视角看,临夏话的“有”结构等比句可以归入Haspelmath和Chappell都提及的“达到(均齐)义做谓语型”;“像的”结构等比句可以归入Haspelmath提出的“程度-基准标记兼用型”;“啦”结构等比句的情况比较复杂,除“NP1NP2啦”之外,还出现了“NP1啦NP2”“NP1啦NP2啦”等变式,在不同的结构中,“啦”的语义角色随着句法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临夏话“NP1啦NP2啦”结构对Haspelmath(2017)框架中提出的“程度-基准标记兼用型”以及Chappell(2022)框架中提出的“伴随型等比句”构成了挑战。
贝罗贝先生的报告展示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具有独特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语言接触对甘青语言区域内汉语方言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的重塑作用。报告结束后,赵长才研究员、祖生利研究员、王伟副研究员、周晨磊副研究员、杨萌萌副研究员、张竞婷博士、赵绿原博士等与贝罗贝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王锋副所长对贝罗贝先生的报告和本次“叔湘讲堂”的举办进行了总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