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语言学书院是在两年前,那时我研究生刚入学,觉得自己对语言学知之甚少,十分迷茫。有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我跟师兄师姐表达了我内心的困惑,他们竟异口同声地说:“你今年暑假去上语言学书院吧,非常推荐!”。因为师兄师姐在我心中都是大神级别的人物,他们都对书院如此赞赏令我十分好奇。我去翻看了他们上书院时发的朋友圈,“熬夜读书”“写不完的作业”“周周小测”“收获颇丰”“老师认真”几乎成了每条状态的关键词。过程似乎十分痛苦,但却能得到扎实的训练,这是我对书院的第一印象。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天都等着“今日语言学”公众号推送报名的消息,生怕错过。就这样,我去年参加了书院一年级。
那真是无比充实的一个月,每天上下午一共学习六个小时,晚上还要做作业,有一种高三的感觉。而且学起来特别开心,比如上了程工老师的句法学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看不懂的句法操作现在可以看懂一些了,原来觉得很吓人的树形图以及各种移位,现在也能够理性分析了。音系学也非常惊喜,张吉生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在短短两周内,他将Introducing Phonology这本书的要点串讲了一遍,我十分敬佩他,因为他并非照本宣科,但当你真正读课本时,又会发现他的课其实覆盖到了书中所有要点,外加每周三次左右的课后练习进行巩固,像我这样毫无音系学基础的人也对这个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独立推导出一些规则。语义学的沈园老师和语音学的张月琴奶奶也一样,教会了我们许多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书院的另一个好处是“你永远不是一个人”,一年级有80位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平时,一个学校中做语言学的学生可能特别少,缺少讨论的环境,而在书院,你可以接触到背景不同的人,有的人语义做得很好,有的人专攻句法,那么他们在课上课下的分享都可以拓展你的视野。
我原本以为书院一年级可能是最累的时光,因为那时基础比较差,二年级没准会轻松点,后来发现我真是太天真了。因为二年级刚一开始,我就发现二年级不仅内容更难,作业量更大,而且我还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一年级学的东西我好像都忘得差不多了呢”。不过不用慌,比如“句法学二”讲授的教材还是一年级的教材,主体内容也还是围绕管约论和最简方案,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惊喜没有新内容。今年二年级的句法课由胡建华老师和蔡维天老师主讲。胡建华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训练,他会让我们思考书中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合理,如果不这样解决,可以有哪些方案。同时,胡老师也经常强调生成语法理论构建的思路,他经常对我们说“当理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选择全盘放弃,也可以选择升级理论,而生成语法经常选择后者,遇到问题不可怕,这说明这个理论是可证伪的。”这其实也对我们平时做研究有所启发,即自己在研究中遇到难题或者遭到他人质疑时,也不应感到恐惧退缩,而是要积极思考并改进现有的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蔡维天老师则负责为我们讲解最简方案,他不仅讲授最简方案中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操作,同时也会为我们介绍他自己实际的研究加以辅助。蔡老师也是一位包容心很强的学者,他会为我们介绍制图理论、分布式形态学等多家的观点,同时也鼓励我们去接触句法之外的更多领域,做到能够和其它领域的人对话并有所贡献。虽然句法二和句法一用的教材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再学一遍的收获绝对与第一次有质的不同,而且不同老师的授课风格也会给人以不一样的启发。
二年级的形式语义学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的潘海华老师教授的。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逻辑式正确描写句子语义。潘老师用的教材是他这些年教学积累下的讲稿,内容涉及类型论、λ演算、谓词修饰规则、量词提升理论、内涵逻辑等。同时,课程内容也会包含汉语相关问题的讨论,比如“的”的处理方法、“每”“全”“都”的语义分析等等。潘老师会将自己的研究与我们分享探讨,很多问题也是开放的,没有定论,班上同学集思广益,受益良多。除此之外,书院老师的负责程度也是让人惊喜。潘老师由于担心我们课下没时间推导语义表达式,就多次主动提出要延长一小时上课时间,带着我们练习。这样练习的效果的确很好,因为有时课上觉得听懂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跟随大家一起练习,并且配合上课后作业,真的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潘老师还特别喜欢留思考题,就是没有正确答案需要自己argue的题目,开始会很忧虑,因为短短几天,怎么可能想出什么解决方案呢?后来发现,这样的题目能够启发思考,促进讨论,我们平时可能太习惯那些规规矩矩的作业题了,而真正缺乏这种思维训练。我自己是做句法方向的,以前每次读句法论文碰到语义表达式的时候我都会特别头疼,但是现在可以看懂一些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还是十分开心的。 儿童语言习得则是一年级没有二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主要以Child Language一书为主线,穿插介绍一些最新的实验研究。由于我以前没有接触过语言习得方面的知识,这次学习感到一切都十分新奇,惊讶于婴儿处理语言的能力,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各种特征也有了一些了解。李行德老师和杨小璐老师每天会布置5-7道思考题,都是开放性的问题,第二天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老师负责点评和补充,每周会有一次大作业,李行德老师这次选取了Charles Yang,Stephen Crain,Noam Chomsky等人最新的一篇学术文章让我们阅读,并提出一些思考题让我们回答。杨小璐老师的大作业则是让我们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两段具体的儿童语料,并给出相应的思考。我认为两种作业方式都很好,李老师的作业鼓励我们紧跟研究前沿,虽然外文期刊较难读懂,但是在李老师思考题目由易到难的引导下,我们可以先掌握重要概念,然后发散思维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杨老师的作业则是一次小型模拟,毕竟习得研究中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的过程非常重要。虽然对于我来说,自己设计实验去检测儿童对于某一语言形式的掌握真的还蛮难的,但是毕竟万事都要迈出第一步,这次学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年级的音系学主要是学习优选论,主讲老师是黄良喜老师。他在短短两周内带我们把优选论背后的理念、重要的限制条件、具体操作、优选论的不足等内容学习了一遍。在他的讲解中,我们明白了优选论和以前规则排序有何不同,以及优选论的优势劣势都有哪些。而且黄良喜老师留的作业并不是课后练习,而是让我们自己找语料,并且自己制定标记性制约条件和忠实性制约条件,并对限制条件进行排序,最后每一组都要在全班面前进行报告,并且回答台下同学的提问。刚开始准备的时候,我觉得压力特别大,一方面每天要学习六个小时的新知识,需要消化和理解,另一方面在短短一周内就要找到语料并进行分析也实属不易。黄老师周末特意安排了一上午的答疑时间,对我们每个组遇到的困惑进行点拨。最后我们组做的斯瓦西里语中使役式的变位规律也有小有成就,老师表示可以继续做下去,我们感到十分兴奋。真的有了一种“做语言学”的感觉。
一个月的时光匆匆而逝,回忆中有疲惫,有心酸,有不舍,有感动,更收获了友谊和知识。喜欢书院是因为它让我重新找到了踏实学习的感觉,不浮躁、不功利,和一群真正热爱语言学的同学在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虚心学习,学习语言学的知识,学习做研究的方法,更是学习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候,我们谁也说不准,可能某位老师或者同窗的某一句话就莫名点醒了你,然后那粒种子就在心中发了芽,它努力地吸取着周围的养分,直到有一天成为参天大树。
作者简介
郑芳华
书院二年级
北京大学研究生二年级
方向:句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