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语言所推荐的四项成果荣获“第九届(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作者:编辑部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7-04-01
字号:

  编者按

  2016年9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第29次院务会批准“第九届(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授奖成果126项,分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文学语言学科、哲学宗教学科、史学学科、经济学科、社会政法学科、国际研究学科和学术翻译等8个部分,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22项,三等奖96项。

  在本届评奖中,语言研究所共推荐申报成果6项,最终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分别是:

  (1)胡建华研究员的论文《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中国语文》2010年1期。(二等奖)

  (2)谢留文研究员的专著《江西浮梁(旧城村)方言》,北京:方志出版社,2012年10月。(三等奖)

  (3)江蓝生研究员的论文《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中国语文》2012年第4期。(三等奖)

  (4)方梅研究员的论文《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中国语文》2012年第6期。(三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自1996年设立,至2016年已经进行九届评选工作,共评选出1000余项优秀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研究水平,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殿堂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胡建华《论元的分布与选择——语法中的显著性和局部性》

  本文建立了一个句法语义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计算显著性的算法和一套局部性条件(即题元允准条件和题元连接条件)的运算规则。

  本文证明,论元的分布和选择由局部性和显著性的交互作用决定。本文的研究表明, 由于汉语是非格标语言,显著性在汉语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格的作用是区分句法成分, 汉语没有格,区分句法成分就无法使用差分格标策略( Differential Case-Marking Strategies ) 。但句法成分需要某种方法来区分,否则很多情况下句子的解读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显著性在语法运算中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本文进一步论证显著性是汉语句法成分差分标记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胡建华( 2002 )所提出的显著性和局部性交互作用理论,建立了自己的句法语义理论模型,推进了汉语的形式句法研究。

  本文发表后即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其观点和分析在SSCI 期刊数据库、CSSCI 期刊数据库以及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被多次引用。

  二、谢留文《江西浮梁(旧城村)方言》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情调研" 项目“徽语调查”的成果之一。在多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西浮梁( 旧城村) 徽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描写,包括声韵调系统、儿化现象、连读变调、单字音表、语音演变特点、与中古音比较、同音字汇, 记录方言词汇3000 余条,语法例句100 个,还包括谜语、儿歌、歇后语、谚语、民间故事等语料标音举例等。

  本书是第一部详细调查描写江西境内徽语的单点著作, 语料翔实。对于了解江西徽语与安徽徽州一带徽语的异同,了解江西徽语与江西周边赣语、吴语的关系,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对于一般语言文字工作者、词典编篡者、民俗与地方文化研究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三、江蓝生《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

  本文首次提出“连-介词”这一语法概念,用以指称汉语中兼做并列连词的介词,认为并列连词是特殊的介词,即介引出一个并列的关系项的介词。

  本文以世界语言的并列连词来源为参照,提出汉语的连-介词至少有四个来源:①伴随义动词“与、及、将、共、连、和、同、跟”等;②使役义动词“唤、教”等;③给予义动词“与、给”;④“两个、两”。并逐一探讨这四种来源的连-介词语法化的动因、路径及类型。如论证了间接使役动词“唤”如何语法化为连-介词的;考证坐实了台湾地区的连-介词“和”(读han)的本字为“唤”,其源头是老北京话;论证了使役动词“教”、给予动词“给”语法化的句法诱因在于兼语句的动词是集合动词;论证湖北、湖南沿江地区方言里的连-介词“两个、两”源自同位短语“我两个+VP”句式,当说话人为了明确指出共同行动的另一个主体时,就把隐含的主体显现到句子表层而生成“我两个+X+VP”句式,“两个”处于并列的两项之间,因而被重新分析为并列连词。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一个新的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概念——连-介词;用确凿的文献资料和方言事实对四种来源的连-介词的演变原因、路径、过程进行了具体论证。

  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指出汉语连-介词的来源与世界语言的共性(异中有同)以及共性中的特殊性(同中有异),深化了学界对汉语语法化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中外对比、文献与活的方言互证的研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四、方梅《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

  连词的基本用法是用于逻辑关系表达,如因果、条件关系等。但是自然口语会话中,大量的连词用法是组织言谈,用作话语标记而不表达逻辑语义关系。

  本文指出,在话轮交替的结构中,连词有可能保持其基本的逻辑语义表达功能,也有可能仅仅体现言者语力,还有可能用作话轮的组织或话题的延续和转换。在对话中,影响连词意义和功能解读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连词在话轮中的位置,二是话轮之间话题的延续性。

  衔接前后话轮的话语标记用法倾向于后项连词,这个特点一方面体现了人类语言交际的一般规律——合作原则,也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即“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大量成对的关联词语,哪些是说话人偏爱的话语标记,以及会话中话题的延续对话语标记使用的影响。

  本文的选题具有前沿性,运用功能主义的语法思想,结合篇章分析方法,在观察视角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在理论分析方面有重要的创新意义。相对于会话分析单纯刻画话语使用现象,本文更注重概括从一般语法到话语之间的用法差异,以及其间的规律性。相对于单纯的句法视角,本文对现象的分析面向真实话语,更能说明互动交际中的语法规律。对汉语语法和会话篇章分析研究具有深刻影响,其结论对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和跨文化交际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