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语言研究所成果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成果

来源:科研处 时间: 2024-05-28
字号:

  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甄占民表示,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史和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始终牢记领袖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来学习、“第一遵循”来贯彻、“第一政治任务”来落实,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凝心聚力,带领全院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着力实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着力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着力发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引领作用,着力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实抓好有组织科研,推出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甄占民表示,开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重大创新观点、重大战略举措,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牢把握理论和学术研究的方向、重点、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思想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在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彰显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继续加强总体谋划,充分调动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研究力量参与到有组织科研之中,加强研究视域融合、坚持优势互补、形成研究合力,推出更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此次发布会共发布了22项研究成果。其中,著作12部、论文10篇。与会编者、作者代表介绍了相关成果的研究背景、框架结构、主要观点等内容。

  语言所张伯江的论文《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载体研究——“融通”与“结合”视角下的现代汉语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作为论文类成果发布。文章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资源融通”和“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对新时代如何认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等思潮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中国现代文学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而诞生,文学语言革命成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文化成果。现代汉语不论从语言发展的历史逻辑看,从百年来现代文学和社会应用的实践逻辑看,还是从文明传承的理论逻辑看,都是思想理论资源融通和“第二个结合”的最好例证。评价文化现象,不能陷入西方式的范畴对立思维,而应该以中国式范畴观阐释和理解中国文化,进而更好建设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