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学沙龙第371次

作者:赵彬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4-05-30
字号:

  2024年5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学沙龙第371次在语言所大会议室举办。语音室赵彬博士做了题为“基于时空频动态脑网络的言语感知与生成神经机理探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沙龙由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完权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反映了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看似流畅自如的言语交互却涵盖了发音听觉的运动与感知、抽象概念的存储与提取、情绪意图的表述与解读,涉及到多模态的语言形式(语音和文本)、跨层级的结构单元(音素、音节、词汇、短语、句子)和多样化的韵律表达(语气、情感、态度)。本次报告从大脑复杂的解剖和功能结构入手,系统性地介绍了神经元的时频编码模式、层级预测反馈机制以及大脑皮层对于声母、韵母、声调、语调、词汇、句子等刺激材料的神经响应特性。此外,报告还从动态神经网络交互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具有汉语特色的动名兼类现象、声调语调的叠加效应以及句法和韵律的交互作用等课题,提出基于中国人大脑的解剖结构特性,构建符合汉语实际的言语感知与生成神经机理模型和理论体系。

  报告结束后,李爱军研究员、殷治纲副研究员、罗颖艺助理研究员、李倩副研究员、陈树雯助理研究员、彭馨葭助理研究员等先后发言,围绕汇报中关于汉语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的考察对汉语大语法理论的支持性证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和拓宽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