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尔雅沙龙 第382期】潘涛副教授|吐⽕罗语简介与研究⼊门

作者:姜南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5-09-12
字号:

  2025年9月8日周一上午语言研究所举办了第382期“尔雅沙龙”,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印度古典学系潘涛副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吐火罗语简介与研究火门”的学术报告,这同时也是本学年“历史语言学”优势学科即将开设“吐火罗语与文献研读”课程的第一讲。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祖生利研究员主持了本场报告。

 

 

 

  潘涛副教授本科(2010)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硕士(2015)和博士(2019)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印欧语言学系、印度学系和古典学系。2019至2021年在慕尼黑大学教授吐火罗语和印欧语言学等课程。2021年10月起任职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印度古典学系,负责梵语、吐火罗语和古代语言文字等课程。研究领域包括吐火罗语、梵语、犍陀罗语、于阗语,印欧语言学,早期佛教文献,古代丝绸之路语言和文化。

  本场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吐火罗研究简史,潘涛老师用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评介了包括季羡林先生在内的四代吐火罗语学者以及吐火罗语在古代印欧语谱系中的位置。第二部分简要讲解了吐火罗语语音(元音、辅音)以及名词的格。第三部分通过大量可靠的语言学证据,着重阐述了吐火罗语中的外来词以及吐火罗语对汉语佛教词汇的影响。吐火罗语词汇中的外来词情况主要可以分为:(1) 焉耆语和龟兹语之间的词汇借用;(2) 佛教梵语或中古印度语借词;(3) 伊朗语借词;(4) 古汉语借词。

  潘涛老师以其广博的学术视野、深厚的语言学功底为大家揭开吐火罗语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古代新疆及丝绸之路上文化与语言的多样性,以及中国学者的研究优势与可为之处,大家都非常期待新学期跟随潘涛老师,进入一段吐火罗语学习与研究的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