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2022年语言所“五四”青年学术演讲会综述

作者:科研处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2-06-15
字号: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五四”青年学术演讲会,是展示青年学者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发现和培养青年英才的舞台。根据疫情防控要求,2022年度“五四”青年学术演讲会于6月13日上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演讲会报名踊跃,有8名青年学者作了主题演讲,内容涉及句法语义、汉语方言、辞书编纂、语料库语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等,学科覆盖面较为全面,具有一定代表性。演讲会由所长张伯江研究员主持,100余名科研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听会。

 

从旁格宾语看汉语动宾之间的框棂关系

报告人:焦一和博士(句法语义研究室)

  现代汉语中,“吃食堂”“跑长途”“哭长城”这类动宾结构中的宾语都不是动词的核心论元,统称为旁格宾语。这些构成复杂的旁格宾语对以“论元结构”为基础的动宾关系提出了挑战。对此,我们的基本认识是:(1)从日常使用情况来看,旁格宾语和受事宾语在句法结构上体现出相当高的平行性,二者并无本质区别,它们和动词的关系应该是一致的。(2)旁格动宾结构是语用上“从呈现到隐含”的结果,其形成极少受句法规则的制约,但明显受到语用原则的影响,其意义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浮现出来的。(3)汉语零句的根本性及并置性是汉语旁格动宾结构大量存在并不断丰富的根源。(4)总体看来,汉语的动词和宾语之间不是严格的论元关系,而是灵活的框棂关系。基于此,我们可以对汉语中一系列现象(如“旁格动宾结构中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汉语中的动词几乎都可以带宾语”等)做出统一的解释。

  刘探宙研究员点评:汉语从古到今旁格宾语都很丰富,这些类型,远远超过西方学者所能理解的“旁语功能”。焦一和的这项研究,力图论证汉语的旁格宾语和受事宾语在语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和动词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句法性的论元支配关系,而是语用性的框棂说明关系。这个选题直击汉语语法的核心问题,我们知道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都是汉语语法最难啃的骨头。多年来,我们牢记前辈“摆脱西方束缚”的努力,一直致力于大破大立,构建一个真正能体现汉语特点和汉文化传统的语法体系。作为一个青年学者,能够贯通古今,独辟蹊径,从旁语入手观察汉语的动宾关系,这种敢于挑战语法核心的勇气很值得称赞。我们亟需这样的选题和这样的青年队伍。在论证旁语和受事平行性的时候,该文很多测试办法都很漂亮,比如“跑钢材”并不意味“买钢材”,“吃大碗”就是“吃大份”等,都充分展现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试谈认识动词“以为”的违实性

 报告人:兀瑾博士后(句法语义研究室)

  报告基于一定规模的语料对认识动词“以为”的违实语义和违实用法展开全面研究,依次从句法环境、语篇环境及语用效果加以论证。研究发现,“以为”前加副词加深[+过去][+已然]的时制特征,前加情态动词、形容词可直接促成违实义的表达。“以为”所在句子可以表达陈述、祈使和疑问语气,与事实句之间存在转折、否定、因果及递进四种语义关系,这为“以为”违实义的解读提供了语境基础。“以为”具有主观性,与各类主语相互配合实现接受、劝说、反思、追责、反驳这五种言者意图。“以为”的核心语义是“违实”而非“否定”,它是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反叙实动词。

  项开喜研究员点评:叙实性表达是认知义动词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叙实性表达,动词所带的宾语小句表达一个命题,同时预设命题的真假。这有三种情况:一是叙实表达,预设其后宾语的命题为真,典型的叙实动词有“知道”,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预设命题为真。二是非叙实表达,预设其后宾语命题或真或假,典型的非叙实表达动词如“认为”。三是违实表达 ,预设宾语的命题为假,“以为”就是典型的违实表达动词。“以为”违实表达句,表达一个命题同时预设命题为假,含义非常丰富,容易和上下文构成一定的语义关系。同时,“以为”的主观色彩很强,值得关注和说明的句法语义现象很多。比如,“以为”句可以和下文构成因果关系。“以为”表示认识,人的认识可以产生相应的行为。例如“我以为今天要开会,所以就来了”“我以为今天不开会,所以就没来”,使用这类句子就是说话人为自己的行为(“来”“没来”)进行辩解、说明,鲜明地体现了言者的主观意图。《试谈认识动词“以为”的违实性》的报告从句内搭配,到篇章语境,再到人际互动、言者意图,层层深入,进行分析和说明,有效揭示了“以为”违实表达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赣南客家话的V当C式动补结构——以会昌方言为例

报告人:池明明博士后(方言研究室)

  赣南客家话中普遍存在一种“V当C”式动补结构。报告以会昌方言为例,详细描写了这一结构。根据补语的词性,“V当C”可以分为“V1当V2”和“V当A”两种。“V1当V2”一般用来指示动作进行的方式或描述位移的方向,主要用作谓语,它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的“往(望)/朝/向+方位词+V”结构的意义相当。“V当A”主要描述状态的变化,除了充当谓语,有时还可以用作补语。“V1当V2”的V2限于“进/出/前/开/去/转/归/上/下”等几个趋向动词,V1可以分为四类:(1)位移动词,(2)能够造成位移的动作动词,(3)泛义动词“舞”,(4)表示状态变化的动词“变、到”。随着V1动作义逐渐减弱,“V1当V2”的位移义也相应地减弱。“V当A”的V主要是“到”和轻动词“打”,A以单音节性质形容词为主。“V1当V2”和“V当A”在结构和意义上看似区别很大,但状态变化其实也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抽象位移,这两种结构在描述位移方向这一点上是统一的。

  夏俐萍研究员点评:池明明博士的论文提供了赣南客家话的宝贵语言材料。首先,“V当C”表示位移方向时,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动补结构,但表达的语义内容像方式状语后置,修饰位移动词的方向,而不是强调动作所达成的位移结果。这种路径方向在普通话和大部分方言中只能用介宾短语前置表示,如“往里扫”在赣南客家话中就用“扫当进”表示。其次,“V当C”结构中的C还可以是形容词成分,不再表示位移方向的变化,而是表示状态的变化,这可以看成是位移路径方向的隐喻,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更像一个动补结构。文章对这两种类型的“V当C”结构进行了细致描写,并讨论了它们的来源与联系,对于探讨南方汉语方言与语序类型有关的结构调整与后续演变,很有启发。

 

山东沂水方言的浊音声母

报告人:崔传杏博士后(方言研究室)

  山东沂水方言精从、知澄、章母今读浊音[dð ð dz z],县城与乡镇之间浊音声母的情况并不一致,有的以读浊塞擦音为主,有的以读浊擦音为主,新老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语言的共时差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时演变,沂水县内不同乡镇读音情况的差异体现出清音浊化的演变进程不同。根据共时差异特征,本文认为沂水方言的浊音声母,是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合流到清声母之后,不送气的清塞擦音变成了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演变路径为:tθ>dð>ð/ts>dz>z

  沈明研究员点评:汉语方言里,浊音声母主要见于吴语、湘语,来源于古全浊声母。北方的官话方言里,浊音声母主要见于山东东部,来源于古全浊声母和古全清声母。说明这是一种后起的变化,即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合流到全清声母,再一同变成浊声声母。

  这个演讲的内容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完整的音变链。调查点密集,在一个县内调查了8个方言点,归纳出异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音变链。

  第二,分清了演变与音变。古全浊声母合流到全清声母属于演变,之后由于发音方法(不送气塞擦音)、发音部位(舌尖、齿间)的影响,发生了浊化音变。

  第三,归纳了其他汉语方言古清声母今读浊音的类型、分布、方言区等。这个问题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深入讨论。

 

“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语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报告人:汤传扬博士(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中有一组“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如“着急”“着慌”“着忙”“着迷”“着魔”等。通过同步构词、语义演变、同步引申、例句解读等,重申“着”的“感受”义。“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出现在近代汉语时期,明代发展成熟。“着急”“着慌”“着忙”“着恼”“着迷”“着魔”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继续使用。“着紧”“着气”“着惊”保存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它们降格为方言词与同义词之间的竞争有关。“着急”“着惊”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进一步发展。现代汉语方言中还存在一些未见于近代汉语文献的“着X”类表心理活动词。

  杜翔研究员点评:这个演讲对别人论文中提出的“着火”的“着”的新解进行考辨,运用历时和共时的材料做了探讨,材料很充分,是有价值的。《现汉》的词汇研究可以从词素结构、语义(释义)、语法(词类标注)等多方面进行,除了借助历时、共时的材料进行研究外,《现汉》的研究更偏重同类词语的平行类比研究。如演讲最后部分对“着忙”的词类分为动词、形容词两个义项的处理提出疑问,这需要对《现汉》同类词语的词类标注情况进行统查。这类词语中 “发急、干急、急眼、急于、起急、情急”《现汉》标动词,“慌忙、焦急、焦心、焦躁、焦炙、焦灼、心急、心焦”标形容词,我们从中总结《现汉》的标注规律,并综合学界的相关研究,提出合理的判断。

 

汉语相关名词指称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其动因探析——以“饭店、酒店”为例

报告人:解竹博士(新型辞书编辑室)

  报告以相关名词“饭店、酒店”为例,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将汉语中相关名词的指称变化概括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所指对象单一、明确,过渡阶段所指对象交叉、模糊,稳定阶段所指对象有一定的偏好。这一变化过程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范畴的属性是指称发生变化的基础,为指称变化提供了可能,语言内部的竞争、指称对象本身的变化及新事物的影响决定了变化的方向。此外,相关名词的指称变化会对词汇系统产生影响,原范畴对次范畴的制约作用使得这些名词在词汇系统中重新分工。

  储泽祥研究员点评:指称是个大问题,名词指称与名词语义紧密相连,讨论名词的指称问题,选题很有意义。怎么研究名词的指称问题才能有新意?名词指称的历时变化规律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但是单一名词的指称变化情况考察,从方法角度看,还是缺乏新意。词与词之间不是孤立的,相关名词指称的发展变化是有联系的。寻找相关名词的指称变化规律,是有创新意义的。“酒店”和“饭店”就是相关的两个名词。在南方方言区的人看来,“饭店”属于餐馆,“酒店”属于旅馆,但普通话的“饭店”既可以理解为旅馆,也可以理解为餐馆。这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作者利用原型范畴理论,通过大量的语料考察和数据统计,发现“饭店”和“酒店”的指称变化包括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对象单一,过渡阶段对象交叉,稳定阶段各有偏好。这一指称的变化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范畴的属性为变化提供了可能的方向,语言内部的竞争、指称对象本身的变化及新事物的影响,使得可能的方向成为实际的变化。指称对象变化后,原范畴会对次范畴有制约作用,使得相关名词在词汇系统中形成了不同的分工。这种发展规律应该有一定的覆盖面,是很有价值的一个探索。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词汇语义量化

报告人:胡钦谙博士(应用语言学研究室)

  用户在检索语料库时,大量关注的是检索词出现的语境(或称上下文)。语境具有相对稳定的语言学规律,语料库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符合同一语言规律的语境。这种相似的语境对语言学研究提供的价值相对有限。因此,本研究以海量检索结果中的相似语境为突破口,通过将语境的量化问题转化为语境相关的词汇语义量化问题,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注意力机制、上下文相关词向量以及预训练语言模型等技术,使得检索结果呈现出聚集的状态,为语料库检索提供了可视化及交互功能。义项分立的实验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词汇语义量化为语料库建设提供了去芜存菁的增值服务,有助于提升辞书编纂人员的编纂效率。

  张永伟副研究员点评:词汇语义量化指用数学的方法描述词汇语义,通常将词汇用高维词向量表示,是语义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下计算语言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好的词义量化有助于区分不同词义,识别相似词义,并对词义进行相关计算。比如借助著名的Word2Vec上下文无关词向量,输入“国王+男性-女性”可以得出等于“皇后”的结果,这些研究已经对词汇语义量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胡钦谙的研究将词汇的语义量化作为研究对象,以辅助语文辞书条目编纂时多义词义项的归纳为研究目标,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1)详细介绍了注意力机制、上下文相关词向量、预训练语言模型等相关理论与方法;(2)将上述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辞书编纂领域,设计对比实验,组织辞书中心16位老师分别观察传统例句检索结果和采用上下文相关词向量对例句进行聚类后的结果,归纳单音字义项。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节约了近27%的归纳时间。

  胡钦谙的工作使辞书编纂人员可以更快地了解多义词不同词义的例句分布,提升多义词义项划分和释义归纳效率。此外,胡钦谙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为语文辞书编纂服务,也可以为语言研究提供广泛的便利,是对语料库进行深度挖掘、提供语义检索、词义对比等工作的重要探索。对于吸引更多的人工智能从业者关注辞书编纂问题,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年龄相关的音变研究:以成年人普通话塞音为例

报告人:李倩博士(语音研究室)

  一般认为,人在获得母语之后,由于发音器官和大脑的可塑性下降,语音的产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然而对健康老年人语音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成年时期的不同阶段,语音的产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与年轻的成年人相比,老年人产出的语音表现出了不同维度上的声学差异,比如塞音的嗓音起始时间(VOT)。此类研究一般采用了分组对照的方式,比较老年组(比如50岁以上)和青年组(比如20—30岁)的组间差异,无法得知在中年阶段(比如30—50岁)VOT与年龄的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相关的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与年龄相关的语音音变过程,研究考察了连续语流语料库中中年人普通话塞音VOT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VOT并非简单地统一变大或变小,而是与性别、塞音类型有关,也与语速有关。并且这是一种至少从中青年时期就开始的、缓慢的渐变。由于同时考察了VOT绝对值和VOT比率,本研究表明,这种VOT增加的现象并不完全由于语速的下降造成,而更有可能来源于发音人对于衰老造成的生理变化而进行的策略性补偿调节。

  李爱军研究员点评:探究全生命周期的语音与言语发展变化是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发声变化,使其语音感知加工能力与年轻人相比有明显退化,在听范畴化感知学习上的可塑性水平降低。一些研究关注辅音和声调的范畴化感知解码能力变化,本报告则但从辅音产出上研究编码能力变化。

  研究以成年人普通话塞音产出为切入点,开展年龄相关的音变研究。采用863地方普通话语音库RASC863,通过考察VOT变化,对6个塞音开展研究;采用混合线性回归模型,对VOT发展模式进行建模,给出了不同性别和塞音类型对应VOT和规整VOT随着年龄变化的模式;分析了VOT发展变化的动因。

  为更全面考察口腔咽腔协同工作和时域加工能力,建议VOT的测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burst, VOT-lag两个部分(Im’brie 2005),还可以增加成阻Gap。而进步一步考察塞音频谱、辅元过度等特征变化,可以从频域上探索音变模式。

 

 


演讲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