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语言所举办2024年度青年学者交流会

作者:薛嗣媛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5-01-08
字号:

  2024年12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料库暨计算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重点实验室在所大会议室举办语言所青年学者交流会。本次交流会主题为“语言的交响:跨学科视野下的语言学探索”。本次交流会由应用语言学研究室副主任张永伟研究员主持,来自语言所的4位科研人员做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部分师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沙龙。

  方强副研究员首先简要介绍了第25届国际言语通讯学术会议(Interspeech)的情况、会议主题报告的内容和语音领域关心的热点问题,并分享了他在该会议的报告内容。报告主要关心EMA-同步语音与独立语音的声学差异对发音逆推任务性能的影响。同步声学-发音数据是AAI和发音合成(MAP)等应用的关键基础。然而,实际应用中目标输入或输出多为独立语音,而EMA同步语音和独立语音因录制条件不同,其声学表现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基于EMA数据训练的模型在真实任务中的性能下降。研究利用EMA同步语音-发音数据训练了3个最新AAI模型,并分别使用EMA同步语音和独立语音进行测试。实验表明,从均方根误差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来看,尽管模型在EMA数据上表现优异,但在独立语音上的性能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说明我们在构建类似的系统时需要考虑这两类数据的差异,并提出恰当的方案使系统适用于真实的应用场景。

 

方强副研究员作报告

 

  方迪副研究员分享了他今年赴新加坡参加第七届汉语语言与话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SCLD 7)的收获和启示。他首先介绍了会议的概况,指出其作为全球汉语话语领域的重要会议,具有跨学科、重实证的鲜明特点;本届会议以“结构和使用”为主题,突出多模态、多感官的综合研究,展现出强烈的应用导向。接下来,方迪以自己会上的报告“汉语会话中的状态补语结构”为例,说明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与会话分析对口语对话的因时分析相结合,能够揭示语言结构在搭配模式和交际行为上的现实倾向,对语法描写的细化和汉语教学都大有裨益。最后,方迪谈到会议带来的几点启示:关注多种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的结合,以技术促动材料和观念的更新;关注多层次、跨语境中的语言变异;增强语言研究植根并回馈社会生活的意识。

 

方迪副研究员作报告

 

  罗颖艺副研究员介绍了“第十六届语言神经生物学年会”(The Sixteenth Annual Neurobiology of Language Conference)的相关情况。该会议由语言神经生物学学会(Society for the Neurobiology of Language)主办,于2024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会展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目标是汇聚具有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的科学家,共同研究语言及其相关系统。今年学会共组织四场主旨演讲、三个特别主题分会、三个口头报告分会和两个海报分会,展示了超过300个研究报告,就儿童与成人产生和理解语言过程中涉及的感知、认知、运动和思维的神经机制展开热烈讨论。罗颖艺重点介绍了其中三个主旨报告和两场特别主题分会的内容,展现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关联、传统控制型实验方法和基于自然刺激和大规模数据分析的新实验方法相结合等重要学科发展趋势,引发参加者对学科定位的深刻思考。

 

罗颖艺副研究员作报告

 

  周晨磊副研究员分享了2024年6月3日—7日前往德国美因茨大学参加学术会议,以及8月21日—29日前往肯尼亚进行学术考察和访问的经历、见闻与感想。他首先结合出访美因茨大学的经历,介绍了出境、办理入住时值得注意的事项,并分享了会议的基本情况。他谈到与国际学者交流时的体会,提出积极参与讨论和拓宽学术视野的重要性。之后,他介绍了访问肯尼亚的情况,通过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饮食文化、居住环境和语言使用情况等。他还回顾了语言调查和在凯莫斯友谊大学进行学术访问的情况,认为这让他加深了对非洲语言多样性和中肯两国之间多方位交流前景的认识。他总结道,通过这两次出访,不仅增进了跨文化交流,也深化了学术视野,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周晨磊副研究员作报告

 

  在四位学者的精彩演讲结束后,李爱军副所长、周业兵副处长、赵青青副研究员、赵彬助理研究员等与会科研人员展开热烈交流。本次会议是语言所青年学者交流会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分享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了解全球语言学研究前沿动态,促进青年人才学术视野的拓展与跨学科合作,助力青年学者深入探索语言学及相关领域的创新突破。

 

与会人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