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3:现代汉语词汇学及辞书学研究综述(五)

作者:储泽祥、解竹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4-12-16
字号:

 

  (三)理论和方法研究

  在辞书研究的理论思考和方法探索上,2022年度成果颇丰,研究视角独特,且注重方法的创新,对编撰实践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1. 辞书编撰理论

  刁晏斌的《由“舍今取古”现象看华语词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辞书研究》第4期)从华语词汇使用中常出现的放弃现代词而使用同义的文言及古旧词现象入手,探讨了词典标“〈书〉”以及加注“旧(时)指(称)”等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等问题,并基于此建议辞书编撰要处理好《全球华语大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关系,在释义方式上有所改进,全面反映全球华语词汇面貌。同类研究还有史维生、汪启明的《从〈甘宁青恒言录〉看文献方言的辞书学价值》(《辞书研究》第1期),以及袁世旭、郑振峰的《汉语语文辞书规范功能研究》(《汉字汉语研究》第3期)等。

  2. 辞书研究方法

  龚琪峰的《基于共词网络分析视角的词典考古新探——以〈辞海〉为例》(《外语研究》第4期)以1979和2019两版《辞海》中含“资本”词目的释义文本为语料,采用共词分析法,从历时角度对比和分析了二版在知识系统层级性上的不同之处,指出该词在新内涵影响下产生了新的底层逻辑,并据此对综合性辞典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层级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该文在传统词典的考古分析方法上有所创新,弥补了以往辞书研究方法的不足。同类研究还有郑洁的《术语编纂的知识组织方法研究——以语言学词典为例》(《外语学刊》第1期)。

  (四)数字化和融媒体辞书研究

  数字化和融媒体辞书在2022年度继续保持热度,研究内容紧扣辞书编撰需要和辞书用户特点,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成果日趋深入。

  张永伟、马琼英的《面向语文辞书编纂的词语依存搭配检索系统研究》(《辞书研究》第4期)一文介绍了辅助语文辞书编纂的依存搭配检索系统,并进行了演示,为语文辞书编纂及相关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借鉴。岂凡超等的《WantWord: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反向词典》(《辞书研究》第4期)介绍了世界上首个支持汉语和英汉/汉英跨语言查询的反向词典,该词典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描述反向搜索到与描述一致的词语,在解决暂时性忘词、缓解“网络失语症”、帮助语言学习者学习巩固词汇等方面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刘颖的《国际中文教育离不开词典支撑》(《光明日报》2022 年5 月8 日第 5 版)通过课题组的国别化实地调查,总结了外向型汉语词典的使用情况,指出尽管手机词典是主流,但此类词典质量良莠不齐,查询过程曲折复杂,因此建议提升手机词典质量,在遵循二语习得规律的同时,提高检索、释义等方面的实用价值。

  同类成果还有Sven Tarp、陈汝、耿云冬的《数字词典学视阈下“有意学习”与“附带学习”新探》(《辞书研究》第6期),Fang Shuyi & Xu Liangyue的《〈同源字典〉数据库的创建及其意义》 (“Cre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Database of Dictionary of Cognate Words”,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2nd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PTⅡ),张永伟的《辞书落实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调查研究——以四部语文辞书为例》(《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李睿、王衍军的《基于卢与沙鲁斯卡(2017)评估框架的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App评估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第3期)等。

  (五)专项辞书与辞书理论史、编撰史研究

  专项辞书研究仍是2022年度的热点之一,既有编撰思想的归纳和探讨,也有编撰经验的总结。其中,新版《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相关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修订情况也有集中讨论。此外,辞书理论史、编撰史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1.《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研究

  编撰思想研究。苏新春的《从〈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看张志毅先生的词典学思想》(《辞书研究》第1期)介绍了《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选词从严、义项编排优先考虑义频、义项组织突出词性、释义浅近等方面的优点,对学习词典在张志毅词典学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围绕“学习性”这一特点就学习词典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个研究课题。仇志群、张志毅《〈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理念探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 介绍了《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定位、收词情况及编撰理念。相关研究还有李仕春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融入世界辞书体系的新尝试》[《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 。

  编撰经验总结。白冰的《创新 探索 思考——〈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出版工作总结》[《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 在对《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性质、规模、编纂动因及编撰出版始末等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以具体词条为例分析了该词典义项细密、释义浅显、例证丰富、用法详尽的特点,并对相关的编纂出版工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2.《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修订情况

  李行健的《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 3 版修订述要》[《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5期 ] 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的修订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此次修订严格贯彻国家语文规范标准,努力反映社会变化,及时修订法律词语,优化百科词释义,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新时代的规范、好用的语文工具书。李行健《为祖国文化作积累——辞书编纂的艰辛和愉悦》(《光明日报》2022 年5 月8 日第 5 版)在总结辞书编撰难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编撰经验,总结了该词典在贯彻相关规范、处理不规范字词、义项排序以及词性标注上的创新之处。

  3.其他专项辞书的研究

  江蓝生《〈现代汉语大词典〉的编纂理念与学术特色》(《语言战略研究》第1期)在对《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写背景及收词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该词典“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规范性与描写性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编撰理念,并从收词特点、释义内容和配例等方面概括了该词典的主要学术特色,是研究者和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该词典的重要文献。

  王楠《小字典发挥大作用》(《光明日报》2022 年5 月8 日第 5 版)在简要梳理了《新华字典》编撰历史的基础上,对十二版的修订情况及修订意义进行了介绍。

  张荣的《〈辞海〉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总结》(《辞书研究》第5期)对《辞海》的编撰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围绕“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将《辞海》的编撰经验及成功原因总结为“架构合理,学科完整”“质量为先,内容精善”“组织有力,管理科学”“不忘初心,读者为本”“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五个方面,为其他辞书的编撰提供了借鉴。

  袁毓林、曹宏的《〈动词句法语义信息词典〉知识体系及其检索界面》(《中文信息学报》第8期)介绍了《动词句法语义信息词典》的体系结构、理论背景及对动词的分类,重点介绍了该词典为动词所设置的施事、感事、经事等22种语义角色,以及这些语义角色不同配置造成的20余种句法格式,分析了所考察动词的主要句法功能及词类隶属度,并展示了词典的检索界面,交代了纸质版本的情况,方便读者深入了解该词典的编撰理念。

  程少峰《怎样让字词典更贴合学生》(《光明日报》2022 年5 月8 日第 5 版)结合《新编学生词典》的编撰实践,提出只有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母语学习者身份、认知和学习规律以及使用的教材和所处的生活场景,才能编出贴合学生需求的字词典。

  李宇明、陈双新的《为现行汉字画像——田小琳主编〈汉字字形对比字典〉简评》(《辞书研究》第6期)梳理了田小琳教授主编的《汉字字形对比字典》的主要特点,充分肯定了其选用合适的统摄现行汉字的工具、逐个对比中国大陆与中国港台地区字形的差异以及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差异的鲜明特点,并强调三地汉字字形差异及差异造成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应积极协商,求同存异、求同化异。

  同类成果还有张再兴的《秦汉简帛文献用字计量研究及相关工具书设计》(《辞书研究》第4期),楼兰的《秦汉简帛文献整理的新成果——〈秦汉简帛文献断代用字谱〉评介》(《辞书研究》第4期),以及王继红、马楷惠的《清初〈满汉成语对待〉的义类辞书特征》(《辞书研究》第5期)。

  4.辞书理论史、编撰史研究

  王东海、袁世旭等的《汉语辞书理论专题史研究》(商务印书馆 6月)从继承传统、参考西方、关注现实三个维度,就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中的分期、类型学、意义观、释义、当前热点五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着重厘清上述理论问题的发展脉络。该书丰富了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为国家层面的辞书规划提供了参考。

  史有为《字典演化四议》(《辞书研究》第2期)从跨国界的视角就中国语文辞书的发展展开深入讨论,认为中国语文辞书结构的发展轨迹是从一元型发展为“字-词”二元型,而字典、辞书等术语则是从专名逐步发展为通名。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外来字符的处理问题,并指出语文辞书内部未来可能在标注项目、类型以及检索方式三个方面发生变化。该文将中国语文辞书的发展史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和探讨,视角新颖,给辞书编撰史研究以较大启发。

  姜楠《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出版广角》第11期)对我国有百余年历史的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历史进行了梳理,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探索期、停滞期、迅速发展期及繁荣发展期四个阶段,并指出20世纪以来该类词典出版数量波浪式增长,编撰体例逐步完善,用户范围逐渐扩大,出版类型多元化、系列化,为新的熟语词典开发提供参考。

  (六)辞书学活动和事件

  受疫情影响,2022年度辞书学界的全国性会议和活动依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辞书编纂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成立大会暨年度工作会议,4月24日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会议为参会委员颁发了委员证书,宣读第六届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辞书编纂分技术委员会换届的批复文件,并就年度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2. 第二届中国辞书高层论坛于11月27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打造辞书传世精品”。会议共设“辞书精神研究”“辞书规范研究”“辞书市场研究”等12场专题报告。

  3. 第八届学习词典与二语教学国际研讨会12月2日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辞书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融媒体时代的词典编纂与使用研究”,来自中国、英国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双语词典的发展、机遇、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4. 第十三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工具书和百科全书学术研讨会12月10日通过线上的方式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辞书专业委员会、中国编辑学会工具书和百科全书编辑专业委员会、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辞书编纂分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商务印书馆协办。本次会议主题为“辞书百科条目与术语规范”,会议共有16场学术报告,对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辞书百科条目与术语规范问题、融媒辞书理论与编纂实践及语文辞书专科条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研讨。

  5. 《现代汉语词典》专科条目研讨会12月25日在线上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主办,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承办。会议就《现代汉语词典》专科条目的编写要求、组织工作以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交流。

  6. 《现代汉语词典》专项内容研讨会12月28日在线上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语料库暨计算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次会议中《现代汉语词典》词典编辑室从8个方面对词典编纂工作进行了学术总结,“十四五”重大科研项目“《现代汉语词典》初稿稿片整理与融媒体辞书内容研究”的各子课题负责人就项目总体框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报告。

  2022年度还有几部辞书的出版值得关注,包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四版)、《辞海》(第七版)缩印本、《现代汉语词典》(汉藏词汇对照版)和《汉语近义词学习手册》。此外,由万有知典公司和北京语言大学《新时代中文学习词典》研发团队共同研发的外向型学习应用程序《JUZI汉语》也于2022年度正式上线,该程序集词典查询、词汇学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提供了帮助,为汉语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四、总结和展望

  2022年度现代汉语词汇学和辞书学都继续呈现出关注语义的研究取向,总体十分活跃。

  具体来说,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以词义研究为核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关注词汇现象产生的动因,重视理论思考,尝试对词汇现象反映出的规律进行概括,为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贡献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词汇学理论研究仍有待加强,特别是从汉语词汇特点出发构建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理论;跨语言、跨区域的词汇学研究有待丰富和完善;词的文化问题在词的本体和应用研究中重视不够;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词汇教学研究理论基础较薄弱,未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辞书学研究发展势头良好,释义研究、辞书专项研究、专项辞书研究以及辞书思想史、编撰史研究全面展开,辞书理论和方法的探讨继续深入,数字化、融媒体辞书研究蓬勃发展。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语言学研究成果及辞书理论研究成果与辞书编撰实践的结合应更加紧密和迅速;辞书编撰、使用及评估的数字化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深入;辞书研究和编撰领域的跨学科人才培养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本篇完

相关链接: